Hihipeggie

 

 胃炎、胃潰瘍

   

   現代人工作壓力緊張,飲食不正常,或多或少都會有胃脹氣、胃痛的經驗,多數人以吞胃乳片制酸止痛,舒緩症狀。偶而則可,若是長期需求吞胃藥的可要小心,以免治標不治本而延誤病情。脹氣的太厲害,甚至會引起胸悶,嚇得趕快掛心臟科檢查心電圖,結果正常,弄得一頭霧水。這時配合西醫胃鏡檢查,可能有胃發炎、潰瘍、甚至癌變的可能。

 

   中醫沒有胃炎、胃潰瘍等名稱,從以上之臨床表現來看,屬於中醫典籍中「胃脘痛」、「肝胃氣痛」、「心痛」、「噯腐吞酸」等病證。治療起來首先要分虛實,常見的證型有:「肝胃不和」、「脾胃虛弱」、「胃寒」、「食積」、「血瘀」、「濕熱中阻」、「寒濕」、「胃陰虛」、「水飲」等證。

 

   「肝胃不和」為中醫治療的特色,臨床很常見到,常見的有因工作壓力、緊張,造成胃痛胃脹、胃泛酸:或是因為慢性膽囊發炎導致的胃痛胃脹、甚至胸悶、右後背痛,這二種情況就一定要肝胃同治,若僅僅吃胃藥、制胃酸,效果仍是不好,且病情容易反覆。空腹疼,吃一點東西比較好,吃多又很脹是屬於「脾胃虛弱或虛寒」;經常胃痛胃脹,打嗝有酸味,消化不好,按胃部會痛的屬於「食積」;胃部容易在夜間疼痛,可能是「血瘀」;口乾喜冷飲,但常拉肚子,1天上2-3次大號,容易噁心想吐的是屬於「濕熱中阻」;整天肚子脹,沒胃口,不會餓,大便軟軟黏黏的屬於「胃寒濕」;易口乾舌燥、食慾不好、大便偏硬的屬於「胃陰虛」;不喜歡喝水,喝水肚子脹,比較喜歡喝有味道的茶或飲料,常冒酸水的是屬於「水飲」..等等。有的時候還會有1-2種證型夾雜,這時處理起來就比較耗費時間了。

 

   胃腸病從治療到病情趨向穩定,也需1-3個月的時間不等,除了耐心治療之外,生活、飲食也很重要。除了豆類、奶製品、起司、麵包、香蕉、優酪乳、糯米類等易產生氣體的食物要減少食用之外,體質偏熱的要減少辛辣、燒烤類、油炸物;體質偏寒的要減少冰冷物、生冷水果。並要保持心情愉快、調節壓力、不能過飢過飽,才不會導致病情反覆不斷。
 
 
在Facebook找我們
在Twitter追隨我們
卓家泉安堂老舖版權所有  ChoJia Chinese Medicine © 
2022 All Rights Reserved